步履维艰。
而且,白夜天明确建议暂缓“纳粮”,这符合他们最核心的眼前利益。
两害相权取其轻,给皇帝一个台阶,同意这看似更“温和”、“基础”的方案。
无疑是眼下打破僵局、各自喘息的最好选择。
一直如同泥塑木雕般的太子杨元,此刻也首次抬起眼帘。
目光穿过人群,深深地看了白夜天一眼。
那目光中,之前的漠然褪去,取而代之的是一丝极淡的惊讶。
这个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,似乎并非简单的幸进之臣。
良久,那位须发皆白的内阁首辅,李老大人,缓缓出列。
他的步伐有些蹒跚,声音带着一丝疲惫。
却依旧保持了重臣的仪态,躬身道:
“陛下,白都指挥使之言,老成谋国,思虑深远。”
“丈量田亩,清点人丁,确是厘清国本、奠定基业之要务。”
“若能成功,功在当代,利在千秋。”
“老臣以为,白指挥使所献之策,或可依此试行。”
有人带头,其他几位原本激烈反对的重臣也相视一眼,纷纷出列附议。
“臣附议。”
“白指挥使之策,稳妥可行,臣亦附议。”
僵持了数个时辰,几乎陷入死局的朝议。
竟因白夜天这轻飘飘的几句分析建议,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。
杨盘深邃的眼眸中,一丝满意的神色飞快掠过。
旋即被帝王的威严所覆盖。
他知道,这是目前形势下,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。
看向白夜天的目光中,那份赏识不再仅仅流于表面,而是多了几分真切的看重。
此子,不仅实力超群,心思更是缜密深沉,懂得审时度势。
更懂得如何四两拨千斤,于无声处听惊雷。
“准奏。”
杨盘的声音恢弘而起,定下了最终的基调,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。
“新科取士革新之事,由洪太师会同内阁,详细拟定章程,尽快推行。”
“至于丈量天下田亩,清点各方人丁一事……”
他的目光再次落在白夜天身上,那目光中充满了信任与无以复加的重托。
“便交由白爱卿,全权负责!”
“锦衣卫协理此事,有监察、督办之权!各州府县,皆需全力配合,不得有误!”
说着,他取过龙案之侧,一柄装饰古朴、鲨鱼皮鞘的连鞘长剑。
那剑样式简洁,却自有一股深沉的威严散发出来。
由贴身内侍躬身捧起,快步送至白夜天面前。
“朕,赐你尚方宝剑!”
杨盘的声音如同金铁交鸣,震响在殿宇之间。
“内阁大臣、亲王以下,凡有敷衍塞责、阳奉阴违、贪腐枉法、阻挠清查者。”
“无论品级,无论出身,你可持此剑,先斩后奏!”
“朕,予你专断之权!”
白夜天看着面前那柄,象征着生杀予夺特权的古朴长剑,神色依旧平静。
只是那嘴角若有若无的笑意,似乎深了一丝。
他伸出双手,稳稳地接过那柄沉甸甸的宝剑,触手一片温凉。
他躬身,行礼。
声音清晰而沉稳,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之中。
“臣,领旨谢恩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