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6章 多事之春(1 / 4)

大宋文豪 西湖遇雨 5606 字 12小时前

看完了几份来自河北的奏疏,赵祯揉了揉眉心,然后将其中关于辽国的军报轻轻搁在御案一角。

连日来的倦怠感,如同福宁殿外渐浓的阴云,沉沉压来。

他挥退了侍立的宫人,只留邓宣言在远处静候,自己则信步走出殿门。

外面看起来是要下雨了。

凉风带着泥土气息,稍稍吹散了他胸中的滞闷。

往西走了一段路,不知不觉间,他竟又走到了天章阁附近。

虽是白日,但值房内还是点了灯,杨安国正伏案校勘经籍。

“咳”

他听得动静抬头,见是官家亲临,连忙起身迎驾,脸上瞬间堆满了惊喜的笑意。

“臣不知陛下驾临,有失远迎。”

“罢了。”赵祯随意摆摆手,自顾自地在惯常坐的那张圈椅上坐下,神情慵懒,“心里有些事,拿不定主意,想起杨卿此处清净,便来坐坐。”

杨安国何等机敏,一边熟练地给官家点茶,一边躬身笑道:“官家日理万机,操劳国事,实乃万民之福,然圣体亦需珍重即便真有些许烦忧,不过如春日细雨,待得天晴,自会云开雾散。”

赵祯哼了一声,并未接话,但紧绷的肩颈却肉眼可见地松弛了几分。

接过杨安国奉上的热茶,赵祯却不喝,只望着氤氲的热气出神。

良久,他才缓缓开口,声音里带着忧虑:“河北路奏报,雄州、霸州等地连日地震,城郭民舍颇有损毁。杨卿,你素晓谶纬,以为此象何解?”

杨安国略一沉吟,语气沉缓道:“陛下,《五行传》有云‘地者,积阴主静。若震动者,阴伏而不能出,阴迫而不能入,阴阳相击,地故震动’,然则天象示警,亦在人事。臣窃以为,地震之兆,或与刑狱有关.阴气郁结,犹如冤滞不申,积郁成震。陛下或可遣使循察河北路刑狱,若有冤滥,速为平反,或可上感天和,下安黎庶。”

“卿言之有理。”

赵祯目光微凝,沉吟片刻,点了点头:“朕便依卿所奏,明日即遣人前往河北,核查刑狱,平反冤屈。”

赵祯顿了顿,又想起一事。

“此外,雄州还报,辽国境内的幽州在夜间亦发生大震,房屋压伤数万人,城郭严重损毁。辽主新立,年轻气盛,朕恐其借此生事,转嫁国内之困,有意下诏命河北路密饬边备,以防不测。另,朕打算任命归降的契丹人赵二南为蔡州司士参军,马锡为茶酒班殿侍,并各赐田地二顷,以示怀柔,杨卿以为如何?”

“陛下圣虑深远!”

杨安国闻言,面色一肃,郑重道:“辽国新主刚刚继位,其脾性尚不可知,如今幽州巨震,确有可能铤而走险,我朝加强戒备,有备无患。至于厚待归降之人,使其各得其所,亦可彰显我朝宽仁,以为‘马骨’.总而言之,防人之心不可无,怀柔之策亦不可废,陛下此举,刚柔并济,甚为妥当。”

听完这话,赵祯低着头,沉默了一会儿之后,才抬头看向杨安国:“杨卿,朕记得你前次说过,想将陆北顾放进馆阁养望?”

杨安国执壶的手微微一滞,然后道:“陛下记性真好!臣确实有此愚见。”

他放下茶壶,躬身趋前两步。

“陛下,您看这陆北顾,年方十八便连中四元,这般天赋异禀,我朝开国以来能有几人?如此良材,若循例放任州军,虽可磨砺实务,然恐囿于琐碎,消磨锐气.不若使其暂居清要,或入史馆参修典籍,或进秘阁校雠秘文,乃至龙图阁、天章阁备顾问,使其得以涵泳于禁中浩卷。如此方能窥庙堂运作之机杼,仰承陛下之清辉,待其学识更为沉厚,器局更为宏阔,再委以实任,必能为陛下分忧。”

他略顿一顿,观察官家神色,见其并未打断,便又续道:“且馆阁之位,虽云清贵,实乃育才之地。陛下